【成長故事述】我一直為父親而活

過去我總認為愛是付出;因此,失去時就會傷痛。
而今我深深體會,愛是一種享有,愛越多享有就越多。

我一直是為父親而活的。然而,這個信念在我18歲那年突然崩垮。

那年,父親因病猝死,我頓然失去重心。當時有好多人不斷的告訴我:妳不能哭,因為妳是長女,因為媽媽會承受不住打擊。

同樣的也有很多人告訴媽媽不能太傷心,因為還有四個孩子要照顧。

我們全家人極度壓抑悲慟,不向對方傾吐內心的難過,就這樣各自處理自己的悲傷。

而我選擇退回自己的堡壘,心想:既然我不能隨父親離開,那麼自此以後我也不再愛任何一個人,只要沒有付出就不會有痛的感覺。

家對我來說成了旅館,我只是暫住的旅客。我和媽媽、弟妹們成了有血緣的陌生人,獨自走在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上。

沒有愛的動能,怎會有美麗的人生風景?--我的孩子行為偏差,我的工作處處受阻,我的親人離我更遠……,最後只剩壓力、挫折、恐懼,我走在一條悲苦的生命線上。

但靈魂深處卻有一個聲音縈繞--我要抹去這一切,我要一個重新的機會。

於是,我來到紫竹林精舍,重拾課本,補修愛的課程。

曙光是出現在中級班,法師給了一項作業--一封信。於是,我鼓起勇氣寫了一封給母親的信。

我不會忘記那天晚上,電話鈴聲響起,那頭傳來媽媽溫柔的聲音(有別以往的尖銳、急促)。媽媽說收信的那天她正吃午餐,原本是邊吃邊看信,誰知邊看邊流淚,最後乾脆不吃飯而找一個光線更好的地方,好將我寫的信讀完…。

她說她從不知道我們兄弟姊妹是愛她的,她只知道我們一個個都不想回家,也不想跟她說話,她覺得自己辛苦不知是為誰忙?她更常因為這樣而偷哭,明明工作後很累了,卻常睡不著。

這一封信讓她好感動,也讓她知道她的付出是有人理解的,最後,她竟對我說:「謝謝!」。

然後我主動邀約弟妹,然後一同策劃媽媽的生日,然後我們開始敞開心房訴說心裡的委屈和傷痛……,最後,我們決定在往後的日子絕對不能再失去這份親情。

父親的離去沒有提點我愛的花火;幸好紫竹林精舍的佛學班重燃了愛的種子。

今天是佛學班畢業典禮,也是媽媽第一次參加我的畢業典禮,我要跟媽媽說:「對不起!我好愛妳!」

我也要跟精舍的法師說:「謝謝善知識引導,讓我享有生命的美好。」

~ 莊庭軒 分享於民國101年10月研讀班畢結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