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生命更有意義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詹麗守

我出生彰化縣永靖鄉,從小成長在重男輕女的大家庭。

我的祖母訂下家規:男的用公費讀至大學畢業,女的用公費讀到小學畢業。記得國小老師來家訪,雖向阿嬤說:「麗守是個讀書的料,要好好栽培。」卻改變不了阿嬤的想法,因為女孩子將來要結婚生子,多念的書是用不到的。不願屈服的我,國小四年級開始到田裡撿稻穗,下課時間紡草繩代工,賣家中自種的蕃茄,寒暑假到員林台鳳工廠打工,賺取微薄的工資存到郵局。從小我沒有半毛零用錢,一路都是靠打工完成自己的學業。

每天早出晚歸,務農維生的父母,沒有經濟自主權,他們的酬勞只換來三餐溫飽。我從不怨父母,只期望能擺脫「畢業就到工廠做女工」的宿命。一次陪考,成了無心插柳的因緣,我考上二專,改變了我的一生。當時爸爸不同意我繼續升學,二專註冊那天,任我百般哀求,好話說盡,他依然堅持,一句話也不回。眼看著註冊的時間逼近,正好堂姊路過家門,打破了僵局。她對爸爸說:「麗守想讀,又是讀書的材料,不給她讀書,將來你要後悔。她甚至恨你一輩子!」爸爸終於答應,並約法三章,才答應我的升學請求。

時代造就了我,養成了獨立不畏艱難、勤儉耐勞的人格特質。出社會後,我擔任會計工作,婚後育有三女。為了養家活口,我南征北討,全省走透透。有一天,辛苦賺來的錢被偷,幾年辛苦,化為烏有,我陷入人生的低潮。在友人介紹下,2001年(民國90年)我報考精舍研讀班。畢業後,精舍的活動,只要我有空一定參加,為了不退轉,決定將自己綁在精舍。女兒的一場病,讓我發願成為精舍的終身志工。果然有願就有力,我不僅加入文化志工的行列,還擔任研讀班服務學長,藉此溫故知新,親近善知識,增長福慧。

中年喪子的婆婆,傷心欲絕,每天以淚洗面。因為想念兒子而魂不守舍,一連燒壞十幾個鍋子,還差點把房子也燒了。經小叔介紹,1988年(民國77年)婆婆去念了研讀班,受五戒,吃長齋,做早晚課,閒暇之餘就是念佛,相當精進。同修與二女兒,也進了研讀班。全家人學佛,把佛法帶進家裡,彼此有了共同的話題,美化了我的人生。

學佛前,婆媳關係常擦槍走火。因為婆婆規定要準時下班煮飯,我卻常因會計結帳而延誤下班;用餐後,要立刻將廚房清洗乾淨……等等。面對強權,我備感壓力,鬱鬱寡歡。忍無可忍之時,我頂嘴幾句,隔天,婆婆就找來她的弟弟興師問罪,年輕氣盛的我,無法被誤解,立刻辯解。緊張的關係,在我們學佛後,改變了。現在,婆婆常說:「你是咱家的柱子,要好好保重身體!」而我,則是提醒自己要盡該盡的孝道。我們常常通電話,關心、問候彼此。

在金錢方面,以前,我常跟同修斤斤計較,為錢吵架。收到超速罰單,自責好幾天;現在看得開了,下次小心,不要再犯。學佛後,懂得「不能改變的事,要學著放下」,家人都覺得我的個性改變很多。從覺察開始,調整、改變自己,生命是從一點一滴的經驗累積而來,相信只要有心,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會成為專業;重複做的事,用心做,就會成為贏家。

我從小就看祖母吃齋念佛,她能預知往生時至,而且往生時呈現瑞相,在我心留下深刻印象,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目前,我在鳳山區租地,在開心農場種植有機蔬菜與蘆薈,其餘時間回精舍參加禪修、進階課,擔任志工,過著快樂的退休生活。希望未來投入志工服務,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本文同時刊載於香光電子報第四十期—初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