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開發不同的潛能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方聰仁口述‧方妙瑛訪談

每年農曆七月,紫竹林精舍舉辦為期九天的「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大殿場地組,需在法會前作種種準備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懸掛及卸除祈福的祿位和牌位,這是活動式的設計,設計成伸縮桿與帆布模式。能操作並說明這項工作的人,就是方聰仁。

方聰仁最初接觸精舍的因緣,是因為其姪女。姪女在佛學研讀班初級班結業後,與班上二十多位同學相約,一起去爬柴山,姪女也邀約方聰仁一起參加。活動過程中,他看到姪女的研讀班同學們相處和樂、互相關照,當時覺得這個團體還蠻不錯的。

隔年,2004年(民國93年)4月,佛學研讀班招生。姪女們一起遊說方聰仁。姪女們說:「就讀研讀班除了學習佛法,也可以認識很多的善知識。這裡的同學、學長都很和善。而且法師有規定,為了維護清淨校風,同學間不談政治、不做生意、不可以招會仔……。精舍是個值得親近的正法佛教道場。」

那時候,方聰仁的大姐及二姪女已經從研讀班畢業,另外兩位姪女則是要升中級班。方聰仁看到她們學佛之後,生活找到重心,於是答應報名研讀班。

方聰仁的姪女們也鼓勵他到精舍培福。於是他加入花木組,每週固定與花木組志工忙進忙出,植栽養護、更新庭園景觀等。方聰仁為了瞭解更多照顧花木的知識,還主動報名參加高雄市長青學苑的園藝課程。

讓人感動的是,在2004至2005年(民國93至94年)精舍大修繕期間,方聰仁與謝捷夫、林富山及洪長名幾位學長,放下退休後舒適的生活,一起化身為工地小工。每天將修繕工程的廢棄物搬運丟棄;將尚可利用的資源抬至倉庫,回收再利用。那一段當小工的志工日子裡,這幾個夥伴經常都是「灰頭土臉」的。

每年開學前,精舍會邀約研讀班同學返校,打掃教室並打腊。這個時候,方聰仁便帶領著同學,為精舍大大小小、各個空間的地板打腊,磨得亮晶晶的。

方聰仁也是法師的救火隊。他年輕時,母親會將家中大小維修的任務交付給他。因此,只要精舍的物品有損壞時,法師會先找他去檢查,看看是不是有辦法處理。他總是會把許多事搞定,諸如:門鎖損壞、水龍頭漏水、電風扇的扇葉無法運轉、脫水機的脫水槽被卡住……等等。此外,他也利用時間,陸續將水電倉庫裡的物料做好分類,以利取用。

紫竹林精舍為了宣揚「境教」,在整體景觀設計時,以《法華經》為依據,設計出的景觀也在「說法」。如此美意,卻難免不足,原來,當初精舍的建築設計並沒有「無障礙空間」的概念。曾經多次在法會培福時,方聰仁與其他志工一起合力抬著坐輪椅的老菩薩進來精舍禮佛。幾次聽老菩薩們感嘆的說:「以前身體狀況比較好的時候,可以自己用雙腳走進來;現在年歲大了,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

因此,方聰仁起了個念頭:「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自己、家人、志工們或來寺禮佛的信眾們,慢慢會遇到類似的情形,會有同樣的需求。」看著耆闍講堂牆上「利益眾生」的牌匾,心想著:「如何完成無障礙空間的設置,讓大家無障礙的回來精舍禮佛。」

靠著奮勇當先的精神,方聰仁認真的以「一指神功」查遍所有公家單位的網站,搜尋相關的訊息與資料。思考著:「無障礙坡道要放在哪裡?高度與坡道如何延伸,走起來才安穩?使用什麼材料才適合?下雨時會不會滑?如何方便拆卸、組裝又好收藏?」最重要的是,還要合乎法規及安全考量。最後,他以堅定的信念一一克服。

方聰仁找了歐易典學長協助,將蒐集的資料繪製成設計圖,並向監院自晟法師提出解說。於是無師自通的他,經歷一番波折,終於完成「無障礙安全坡道」的設置。現在,每一次精舍的法會,花木組的志工們會一起出動,同心協力的組裝無障礙坡道,以方便每位來寺禮佛共修的人。

經由法師鼓勵,方聰仁自費申請「無障礙組合坡道結構」的專利,並取得專利號碼M480573。這是他生平第一次的專利申請。他發心將這個專利使用權,無償提供給紫竹林精舍及香光尼僧團各個分院使用。

方聰仁說:「很感謝紫竹林精舍多年來給予的培福機會!謝謝監院法師及大眾法師,讓我藉由培福開發了自己的潛能,也改變了自己的習性而增長智慧!」他期望自己和大眾,接力的維護紫竹林精舍這片人間淨土,讓更多人來到這裡,繼續學習與成長。


本文同時刊載於香光電子報第四十二期—培育宗教師的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