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紫竹林精舍

三門建築師事務所

(錄自:《建築師》,269期(1997年5月),頁80-85。)

初與香光寺之師父們接觸,對於這個公認素質最完整、教育水準最高之團體所提出本案構想之需求時,無形中倍覺壓力,再加上參與本案法師們那種虔誠、用心的精神表現,更令本案於設計之初即產生必須不惜代價全力以赴方可不負師父們之重託。因此,全然的投入、齊備的資料搜集,和不計成本的付出,更在主持建築師們允諾下更能充份的發揮。此間,法令之探討、空間的變化、造型之拿捏、色彩的計劃等任何一個環結,皆煞費心思以求完美。今日經過許多時日努力,終能將本案呈現眼前,儘管目前仍有與最初之原始設計概念、構想有所出入,但大都能保存其原精神,皆堪稱安慰。

基地概述

本基地位於高雄鳳山地區之漢慶街上,屬住宅區,為一南北長約80m,東西寬約26m之狹長型基地。東側與一原木堆積場為鄰,西臨汽車教練場,南接6m漢慶街(主要交通動線),北側則連接尚未開闢之l5m計劃道路,面積約630坪。

配置計劃

因本案需求分為1.教學區2.大殿區3.住宿區4.行政區及相關之附屬空間,且基地為長方型,因此在配置上即採傳統建築之進落方式,以座北朝南將本案排列為三大棟主要建築物。再運用大中庭、內庭做為連結,並以行政區之附屬空間將三棟建物連結為一體,以令整體動線明確、流暢,但不失其安全及私密性。

教學區(法寶樓)

主要功能為推廣佛學教育與佛學院淨修為主,經常性的舉辦佛學講座、兒童夏冬令佛學營等,藉以將佛陀慈悲之心觀念自幼植入下一代小朋友心中,以期洗滌心靈、教化人心並闡揚佛學之精義。因此除一樓規劃為穿堂及迎賓接待外,皆以教室為主。法華門(前大門)平日不開放,僅於重要節慶時敞開。平日進出,皆由右側之「一念門」出入。經由小花園進入迎客區,再轉入穿堂之「彌勒殿」亦即「天王殿」。而天王殿代表欲界,即人的世界。而欲界總脫不了喜怒哀樂、生老病死之輪迴,因此人皆需經此界方能出穿堂而進入中庭以漸進佛的世界「大雄寶殿」。由一念門至出天王殿中,則利用虛、實、明、暗,及空間比例之壓縮以達其澄清、過濾欲界之雜念方能進入無慾佛世界。

大中庭

大殿(大雄寶殿)前之中庭儘管面積不是很大,但是明亮清淨,視野所及皆不致有壓迫感。置身其間,可令人深發醒思,融於其中。中庭右側規劃為洗淨果區及行政區,中庭左側以圍牆及假柱列形成一個個「洞窟」厚重、深沈。「洞窟」間以走道相連,且於內側壁面篆刻佛經中之文字及圖像解說著佛教之起源及歷史。簷端之軌道示意著法輪常轉,代表人世之輪迴。

上山之路(成佛之道)

廣場右側之行政區為避免造成中庭封閉,而犧牲了許多原本可建七層之樓地板面積,而以逐層退縮、階梯式設計產生各層之露台,以戶外樓梯連接各層。如此,不但可避免東西向因建物包圍所導致之壓迫感與光線不足,更可闡述「法華經」中「多寶佛」於山頂弘法而眾生上山聽佛說法之意象。曲折迴轉之戶外梯即為「上山之路」亦即「成佛之道」。途中之歇心亭也象徵成佛之道上,放下煩忙疲憊的心在修行次第中休息之重要性。

主殿(佛寶樓)

佛寶樓為本案之重心。一至三層為挑高九米之「大雄寶殿」。佛龕部份則向後退縮以增加空間的方正和完整性。由於為大空間、大跨矩,基於結構安全的考量,殿內以四根高九米之大柱支撐,雖然多少影響空間之穿透性,但卻給人有更安全、穩固、安定之感。龕內佛陀法像慈詳、莊嚴,比例完美的尺度及細緻內涵的內部裝修,皆令人心靈清靜詳和。主殿上方為師父們平日之早、晚課空間–唸佛堂,內縮的外牆創造四面環繞之走廊平台。由於位於四層之高度,視野遼闊而噪音也不易進入,可供師父們寧靜的修行。佛堂上方,則利用歇山式屋頂將「藏經閣」亦即圖書館置於其中,館內以開架式提供學生或信眾閱覽及靜修之各種書籍。

內庭

由於佛寶樓後方為師父們之住宿區,因本區大樓與法寶樓、僧寶樓功能不同,且需安全、隱蔽及私密性較高之需求,因此在設計時,即要考慮與信眾活動範圍有明顯區隔外,又得考慮服務之動線流暢,於是將內庭的樓板挑掉至地下二層,如此可避免進入住宿區之直接性,更可將充足的光線帶至地下層,而僅以兩側之走道連接。如此可強化本區之安全性及寧靜性,且易於門禁之管理。地下二層由於挑空帶入之光線而顯得明亮。更利用筏基設計「蓮華池」及曲橋,再加上充足的陽光、流通的新鮮空氣和由一樓水池緩流而下的水幕,更將內庭妝點的生氣蓬勃、綠意盎然。如此更可供師父們有一個屬於自己內部寧靜、饒富趣味又豐富的生活空間。

住宿區(僧寶樓)

本區層高6層,以師父們住宿、生活為主,藉著上述內庭之規劃所產生的空間外,本區也以局部犧牲可用面積來創造平台、露台,以避免因長條走廊所產生之封閉感外更可提供生活上較寬敞的活動區域和範圍。

造型、色彩計劃

造型上,由於現行法令之故,仍採用傳統宗教建築之語彙,如斜屋頂、亭台、樓閣、欄杆、雲牆等,但都力求簡化。

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弧線--雲牆

由於本基地側面與高速公路平行,且距離不遠,而其間均無障礙物,因此本案之側立面,即為高速公路上過往車輛之目光焦點。排列式的配置加上逐層退縮式設計,正好可以「雲牆」來連結成一面饒富變化、高低起伏的側面,多寶佛塔(電梯間)更是本案之最高點。覆缽型狀的佛龕內,多寶佛像置於其中,由低而高的雲牆更將「上山之路」(成佛之道)的意象充份的表現出來。色彩方面則以石材為主,灰淡暗色之石材原色可令人感受其沈穩、厚重。因此本案之外飾則以洗石子、磨石子、斬石子、及刷石子為主再搭配局部勾勒之屋脊線,整體觀來,樸實而不至簡陋。

結語

本案歷經數年從設計之初集思廣益到結構體完成後,多位藝術工作者的細心規劃,如今已於高雄地區成為宗教建築的新地標、新觀念、新造型、新感受,則為對本案之最後結語。

建築名稱紫竹林精舍
建築師三門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師/高山青、丁清彥、白省三、王宗仲
參與人員/孫立慶、陳明誠、黃享祈
顧問結構/陳俊豪結構技師
電器/給排水/空調/鼎大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室內/恩河美術工作室
營造廠佳源工程有限公司
業主嘉義香光尼僧團
座落地點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結構系統RC
設備系統太陽能儲水系統
主要建材斬石、洗石、磨石
面積基地面積/2,O80m2
建築面積/1,105.54m2
總樓地板面積/7,790.15m2
層數高度層數/地下2層、地上6層
高度/21m
造價新台幣25,707,495元
設計時間民國75年6月至民國76年10月
施工時間民國77年至民國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