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實現理想的勇氣

我從事基礎的教育工作,在教育現場的環境裡,看到許多不合理的制度和現象,這些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是無效且負面的;對教師的工作熱忱是徒勞又傷害的,常常我會和同事抱抱怨、發發牢騷,然後又無可奈何的回到現場,繼續反覆這種消磨損毀!雖然也曾萌發改變現狀的念頭,但隨即被諸多想見的障礙以及預見的困難,很快的這股正能量就被「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我出運了

當媽媽生下我之後,奶奶發現又是一個賠錢貨,很失望,也很生氣,對媽媽冷嘲熱諷,根本不願意幫她好好做月子,那時爸爸遠在澎湖當兵,無法及時給予安慰,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小小的我似乎知道凡事要認份,千萬不要再給媽媽添麻煩了。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前世情人

幾天前,女兒和我一起去參加電器工會一日遊活動,感觸良多啊!看到已長得亭亭玉立的女兒,願意和老爸出遊,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從女兒出生起,我就把她惜命命,用我全部的愛照顧伊,我哪是會飛,天上的星我也會摘下來給她。但是,她越來越大後,我們的衝突愈來愈多,我對她的期待和關心,在她看來都是囉嗦!她的態度愈差,我就唸得越多,聲音也愈大,其實阮是愛她好,真驚伊就「檢角」啦!女兒不敢跟我應嘴,就跟她媽投:「爸爸常常唸,足煩!」,…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看戲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孫文聰口述.王素蘭 王韶蓉訪談

家裡先來讀研讀班的是孫文聰的大姐,之後,大姐再三邀文聰來讀,他不理會,直到母親大人出場。老人家說自己想來精舍讀書,要文聰負責接送。兩、三個小時從家裡又送又接的往返,費事費時,於是抱著伴母親讀書以便接送的心情,做了研讀班的新生,沒想到越讀越有感覺,越讀越歡喜。2009年(民國98年)畢業時,他領到全勤獎,風雨無阻,一如他的大姐。…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將愛傳下去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謝捷夫口述.王天生 何昌水 王明仁訪談

我叫謝捷夫出生於嘉義縣義竹鄉。自幼家境清寒,住的是竹編的房子,屋頂上蓋的是茅草。當颱風來時,房子像是隨時會被吹走似的,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開發不同的潛能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方聰仁口述‧方妙瑛訪談

每年農曆七月,紫竹林精舍舉辦為期九天的「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大殿場地組,需在法會前作種種準備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懸掛及卸除祈福的祿位和牌位,這是活動式的設計,設計成伸縮桿與帆布模式。能操作並說明這項工作的人,就是方聰仁。…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生命更有意義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詹麗守

我出生彰化縣永靖鄉,從小成長在重男輕女的大家庭。

我的祖母訂下家規:男的用公費讀至大學畢業,女的用公費讀到小學畢業。記得國小老師來家訪,雖向阿嬤說:「麗守是個讀書的料,要好好栽培。」卻改變不了阿嬤的想法,因為女孩子將來要結婚生子,多念的書是用不到的。不願屈服的我,國小四年級開始到田裡撿稻穗,下課時間紡草繩代工,賣家中自種的蕃茄,寒暑假到員林台鳳工廠打工,賺取微薄的工資存到郵局。從小我沒有半毛零用錢,一路都是靠打工完成自己的學業。…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願有生之年,追隨佛陀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蔡信次口述.王天生 何昌水 王明仁訪談

他體型壯碩,個性活潑,待人親切,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1944年(民國33年)出生於高雄市田寮區,一個僻壤窮鄉。

蔡信次一家九口,小時候家境清寒,父母親是純樸老實的鄉下人,心地善良,務農養豬為生。信次在男孩子中排行老三,從小調皮聰明,但是不得父親喜愛,到了九歲時才上小學一年級。上學得走四十分鐘才到學校,成績都拿第一名,深獲老師讚賞。放學後,幫忙家務,趕牛吃草,兄弟姊妹的註冊費都是養豬、賣豬籌措來的。母親非常疼愛信次,鼓勵他認真讀書,對他期望特別高,她勤儉持家,大力協助,讓信次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信次曾在加油站工作,直到經營磁磚業務,經濟才大有改善,目前已將業務交給兒子經營。…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一張黑得發紅的臉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陳駿耀口述.王韶蓉訪談


陳駿耀是劇團的團員,也是精舍的志工。多年來,他定期參與燈具、空調冷氣保養,活動時的指揮交通,也常見他的身影穿梭在車陣中。參與精舍「第一等劇團」的表演,是研讀班開學典禮的重要節目。每次演出,一齣戲得排練三、四個月,每週一晚上排練。駿耀總是風雨無阻,不論戲份輕重,準時到場。從一國之君到流落乞兒,他都演過。六十歲的一張臉,常滿臉通紅,那是因焊接電工的職業關係。紅通通的一張臉,曾在一個星期內被交通警察誤以為酒駕而攔檢三次。…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