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黑面的月娘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陳春月口述.周碧玉訪談

紫竹林精舍是一座蘊藏豐富生命力的大觀園,特別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俯拾皆是。在忙碌的廚房中,最能顯示出人與人的關係是多麼的緊緊相扣。

一般人印象中的素食是充滿油耗味,或以素雞、素鴨、素火腿作為蛋白質的替代品。但是,只要與精舍法會時的炒麵相遇,必定會愛上素食。桌上十道變化多端的菜餚,其中炒麵算是桌上的長青樹──陳春月就是負責的典座。

那天我們爬上精舍的僧寶樓拜訪陳春月,只見地上的水漬,知道有人在拖地。打開小佛堂的門,正和春月打了個照面,拖地的人就是她。她搖晃著滿頭白髮,手裡拿著兩支拖把,像極了武功高強的俠女。乍看嚴肅的面容、銳利的雙眼,叫人難以親近,這是大伙兒對陳春月的第一印象,她是1992年(民國81年)佛學研讀班的畢業生。

春月說:「以前大家都叫我『黑面仔』,講話大聲,又愛生氣,師父會叫我到一邊,告訴我脾氣要改。」培福的夥伴們說:「春月是面惡心善,對精舍貢獻良多。」春月默默做好份內事,除了法會典座和清理打掃,連平時共修都提早一個小時來報到。遇到不如法的事情,頂多是仗理直言,據理力爭,不到最後關頭,她不會輕易鬧脾氣。

炒麵像在修行,為了炒出最香、最美、最好吃的麵,春月學會忍耐、行捨、傾聽和包容。在大火快炒下,她未曾停止思考:「如何透過這盤麵表現紫竹林的精神,讓來寺的人感受到精舍的一份熱忱。」突然間,我小小懂得為何有人對培福執迷不悔了。

培福居士像一顆顆寶石,隱藏在精舍的每個角落。當你帶著一顆柔軟的心、一雙天真的眼,便能見到活寶石現身於娑婆靈動的世界。


本文同時刊載於香光電子報第三十期—念住隨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