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心的掃描–覺知

大學畢業後,依照計畫到美國攻讀諮商輔導研究所,當一切準備就緒,台灣卻傳來母親身體不適,我即刻回程陪伴母親走過艱苦的醫病療程。

但心底深處對諮商輔導的熱忱,從未熄滅,在一次偶然機會,參與高雄張老師儲備訓練,一年後培訓終了,筆試輕鬆過關;面試的結果:落選!

原因是:未能同理個案。

我拿到的題目是「外遇個案」。憑著專業知識,我努力提醒自己要有同理心,結果還是未能得到評分老師的認可。我心中忿忿不平、沮喪不已,來到精舍大殿向佛陀、菩薩訴苦、埋怨,甚至質疑佛陀、菩薩—難道不理解我對諮商輔導的用心與努力?

這樣不平靜的心,延續了一段時日。

直到來紫竹林學佛,某次研讀班上課,授課法師提到「接受不代表認同,只表示你願意試著了解他人……」。當下,我豁然開朗,胸口頓時覺得舒坦無比。原來我對於自己內心深層的感受與覺察是不足的。

父親在我國中時因外遇離家,至今甚少聯繫,我深切體會愛別離苦的滋味。但對父親的離家及不負責任的過往,我以為早就雲淡風輕,了無怨恨,有的只不過是稍許的遺憾罷了!沒想到內心深處的傷口並未癒合,因此,我將自己部分的生命歷程,投射到個案身上。當時,我不但輕忽個案的生活形式,也未能傾聽她內在的聲音,只「自以為是」的想引導她回歸家庭生活,完全未能設身處地體會個案內心的掙扎、害怕、擔憂、惶恐。

專業的評審看到我的欠缺,而我卻以為早已飽滿。

如今想來,那時的我的確不適合進入輔導機構,對落選結果,我完全釋懷了。

至於—我熱愛的諮商輔導這條路,菩薩自有鋪陳,我就安心等待!

~謝瓊葦 分享於民國97年10月研讀班畢結業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