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讀經一片好風光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宋滌姬撰文

九年,足以讓種子發芽、生根、茁長、枝葉挺立。若是讓小朋友自幼學習聖賢的經典,啟發智慧,種下的種子會有怎樣的成長呢?

紫竹林精舍「兒童讀經班」自2007年(民國96年)開辦至今,邁入第九年。第一期就讀「法華班」的小朋友,即將升上高中之際,回顧讀經班的薰習,對他們產生哪些影響力呢?

甫從高市小港國中畢業的許恩蘭,當初因為媽媽的推薦,想增加課外活動、增進知識,也想培養國文能力,因而報名「兒童讀經班」。當聽說報名得太晚,招生額滿,恩蘭露出跌入谷底的失望表情。這情景觸動師父的慈悲心,特別開緣,讓恩蘭如願地加入兒童讀經班。

恩蘭很喜歡大家一起誦經的時間,書聲朗朗,眾人誦出合聲的美感、莊重,特別讓他有種團體學習的樂趣。他回憶說:「自己一個人讀經,很快就沒有動力,但是大家一起讀,特別有一種優美的節奏音律互相迴盪,愈讀愈有趣。」問到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段經文?恩蘭背誦一段〈普門品〉:「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因為〈普門品〉是讀經班最開始教的經文,印象最深刻,而且普門品文辭優雅,從各種角度宣說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展現佛菩薩世界的燦爛,也描繪出眾生的各種狀態與困境,道出佛菩薩與眾生的因緣,讓他眼界大開。恩蘭也喜歡《大學》,他認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很有層次,開啟思考事情的邏輯性。

升上國中後,不時憶起讀經班種種:「來上課的老師有很多位,每位都有不同的教法和風格,都教得很生動,又有故事可聽,每次都很期待。每週都抱持歡迎的心情來面對不同的老師。」常想起和同學共讀時光:「雖然一週才見一次,但有共同基礎,大家引用經典中的句子溝通,有共同的話題。讀經班教材內容和一般常見的詩文不同,學校裡的同學沒讀過這些經典,雖然天天見面,反而不知道我在說什麼。我還要跟同學解說意義,甚至是句子背後的故事,大家才聊得下去。」

「國中國文課本裡的文言文,其實沒有多少,考試卻出現不少。許多同學看到文言文就不知所措,心慌意亂。但因為我在讀經班接觸過許多古文,培養出文感,在課本中看到熟悉的字句,常讓我會心一笑,備感親切。國文反而是我的強項!」恩蘭很自然地成了班上的國文小老師,幫同學分析文言字句,解說成語涵義。能為同學排憂解難,讓他很有成就感,也培養出濃厚同窗情誼。

「當遇到困境,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時,回想起某篇在讀經班讀過的詩文,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談起一次與人爭執時,想起禪詩:「萬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退一步,海闊天空,反而找到更多轉機。這都是從讀經中所學到的生活智慧。

在生活態度、交友、課業上,兒童讀經班帶給恩蘭正向而深遠的影響。恩蘭說:「很感謝有機會來研讀班學習聖賢博大精深的智慧。」這將是他邁向人生路途的豐富資糧。


本文同時刊載於香光電子報第十八期—點亮生命的香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