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故事述】看戲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孫文聰口述.王素蘭 王韶蓉訪談

家裡先來讀研讀班的是孫文聰的大姐,之後,大姐再三邀文聰來讀,他不理會,直到母親大人出場。老人家說自己想來精舍讀書,要文聰負責接送。兩、三個小時從家裡又送又接的往返,費事費時,於是抱著伴母親讀書以便接送的心情,做了研讀班的新生,沒想到越讀越有感覺,越讀越歡喜。2009年(民國98年)畢業時,他領到全勤獎,風雨無阻,一如他的大姐。…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將愛傳下去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謝捷夫口述.王天生 何昌水 王明仁訪談

我叫謝捷夫出生於嘉義縣義竹鄉。自幼家境清寒,住的是竹編的房子,屋頂上蓋的是茅草。當颱風來時,房子像是隨時會被吹走似的,現在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開發不同的潛能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方聰仁口述‧方妙瑛訪談

每年農曆七月,紫竹林精舍舉辦為期九天的「盂蘭盆報恩法會暨護夏功德總回向」。大殿場地組,需在法會前作種種準備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懸掛及卸除祈福的祿位和牌位,這是活動式的設計,設計成伸縮桿與帆布模式。能操作並說明這項工作的人,就是方聰仁。…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生命更有意義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詹麗守

我出生彰化縣永靖鄉,從小成長在重男輕女的大家庭。

我的祖母訂下家規:男的用公費讀至大學畢業,女的用公費讀到小學畢業。記得國小老師來家訪,雖向阿嬤說:「麗守是個讀書的料,要好好栽培。」卻改變不了阿嬤的想法,因為女孩子將來要結婚生子,多念的書是用不到的。不願屈服的我,國小四年級開始到田裡撿稻穗,下課時間紡草繩代工,賣家中自種的蕃茄,寒暑假到員林台鳳工廠打工,賺取微薄的工資存到郵局。從小我沒有半毛零用錢,一路都是靠打工完成自己的學業。…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願有生之年,追隨佛陀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蔡信次口述.王天生 何昌水 王明仁訪談

他體型壯碩,個性活潑,待人親切,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1944年(民國33年)出生於高雄市田寮區,一個僻壤窮鄉。

蔡信次一家九口,小時候家境清寒,父母親是純樸老實的鄉下人,心地善良,務農養豬為生。信次在男孩子中排行老三,從小調皮聰明,但是不得父親喜愛,到了九歲時才上小學一年級。上學得走四十分鐘才到學校,成績都拿第一名,深獲老師讚賞。放學後,幫忙家務,趕牛吃草,兄弟姊妹的註冊費都是養豬、賣豬籌措來的。母親非常疼愛信次,鼓勵他認真讀書,對他期望特別高,她勤儉持家,大力協助,讓信次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信次曾在加油站工作,直到經營磁磚業務,經濟才大有改善,目前已將業務交給兒子經營。…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一張黑得發紅的臉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陳駿耀口述.王韶蓉訪談


陳駿耀是劇團的團員,也是精舍的志工。多年來,他定期參與燈具、空調冷氣保養,活動時的指揮交通,也常見他的身影穿梭在車陣中。參與精舍「第一等劇團」的表演,是研讀班開學典禮的重要節目。每次演出,一齣戲得排練三、四個月,每週一晚上排練。駿耀總是風雨無阻,不論戲份輕重,準時到場。從一國之君到流落乞兒,他都演過。六十歲的一張臉,常滿臉通紅,那是因焊接電工的職業關係。紅通通的一張臉,曾在一個星期內被交通警察誤以為酒駕而攔檢三次。…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在拈花惹草的世界裡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馬藝真 口述.宋滌姬 陳美容 林淑美 吳麗華 訪談

我叫馬藝真,今年55歲﹙1961年生﹚,出生於高雄市新興區,是家中的長女。上有三兄長,下有一個妹妹。爺爺是花農,自產自銷。於母親懷孕期中,我就薫習花花草草的世界,也造就今天的「拈花惹草」的天地。…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自如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馮綉 口述.周碧玉 訪談

某個星期一的傍晚,整條高雄市二聖路擠滿了下班的車潮,氣爆後的重建工程仍持續著,很多人必須趕在限定時間內通過災區。此刻,天空還飄著細雨。

八十四歲的馮綉,是從精舍落成之後,就在大寮組培福的居士,持續至今二十三年,法會的很多菜色都出自她的雙手,她是負責煮鹹湯。…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黑面的月娘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陳春月口述.周碧玉訪談

紫竹林精舍是一座蘊藏豐富生命力的大觀園,特別是「人和食物」的故事俯拾皆是。在忙碌的廚房中,最能顯示出人與人的關係是多麼的緊緊相扣。

一般人印象中的素食是充滿油耗味,或以素雞、素鴨、素火腿作為蛋白質的替代品。但是,只要與精舍法會時的炒麵相遇,必定會愛上素食。桌上十道變化多端的菜餚,其中炒麵算是桌上的長青樹──陳春月就是負責的典座。… 閱讀更多


【成長故事述】在十字路口徬徨時,找到正確的方向前進

◎紫竹林精舍大眾史學作品
林茂森口述.陳棟樑訪談

  我帶的成功國小,班級接受紫竹林精舍的晨間心智教學約有三年。參與心智教學後,我會請學生在當日的聯絡簿寫下課程的「內容與心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除了知道不同面向的生活經驗、做人處事的態度外,也會試著把這些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結合,進行反芻、省思,檢視自己的行為與思想。…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