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境教為眾生說法,更傳達佛陀本願──人人皆可成佛。
Category : 影視史學
文:王明仁 2023/12/21
瑞賢、阿素及我都是第一等劇團的團員,小予也是從幼稚園看著她長大的,說來至少有十多年了,倒是本片的主角周清桃居士,是我較陌生的。 四月中初訪周居士,我的第一印象是家庭內外整潔素雅,一切井然有序,可以看出,是一個不放逸而有教養的家庭。訪談中,談及過去的因緣,周居士用著淡淡的語氣,緩緩道出過去的滄桑與辛酸,但也透露出一股溫柔且堅毅的力量。
文:莊庭軒2023/12/14
第七期的影視史學,有機會和同學一起完成拍攝與訪談,這期的拍攝主角林芳桂菩薩,是一位專職的家庭主婦,沒有過多的社交活動,家裡的大小事也能打理妥當,最喜歡且堅持的事情就是做定課和回精舍參加法會共修。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電子報_生命中有你,是多大的福報啊!《法喜人生》
文:陳貞君 組員:盧秀里、黃秀惠2023/12/7
我們拍攝的主角是 鄭文生學長,也是 見澂法師的父親。與學長初次見面是在澄清湖畔的外丹功大會,外丹功是學長退休生活的一部分,學長熱情地與我們分享,他對外丹功經絡學的研究,很難想像他曾是一位被醫師宣判生命只剩半年的病人。
文:郭施萍、簡銘萱2023/11/30
我是影視史學志工第七期學生,這期拍攝的主角我們都叫她「鄭媽媽」,她也是見竺法師的母親,她的名字叫做李秀枝。十六歲那一年,她嫁到台南仁德,下田、撿木柴、到水井汲水、作手工,青春年華就這樣度過了。
文:蔡雅珍 2022/12/29
能有機會參與這門課程,可說是撿到的。該怎麼說呢?當初因為第五期的首映會上,播映老友被採訪的影片而報名觀賞,豈料,觀後竟被指定成為第六期的學員,理由是,下一期雙親將被邀請為被拍攝對象。
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電子報回首.菩提路《勇渡》
文:王明仁2022/12/22
鄭文進居士經營一家五金行以維持生計,這家五金行開業超過五十年。據說最早期五金行的主力商品賣的是木或竹製品,舉凡竹椅、蒸籠、搖籃、鋁、鋅製的水桶、臉盆、鍋碗瓢盆等,他通通有賣。最後塑膠大軍興起,一上市場幾乎取代了前者。見證這庶民生活用品幾十年來的轉變過程,想像一下四、五十年前那時沒有超市、小北百貨、特力屋,民眾的日常必需品就只有𥴊仔店、五金行,這在當時是不錯的謀生之道。
《妹仔,你好!》文:簡銘萱2022/12/15 比千金小姐還千金的萬金小姐楊成妹居士,她說結婚前三天還穿高跟鞋,三天後穿起步鞋(台語),婚前從不做家事,婚後挑起一貧如洗的家庭重擔,一面作生意還要照顧小孩,更發願此生要孝順婆婆到終老。我問自己?我做得到嗎?
《八天一生》賴柔庄 2022/12/08
第六期的影視史學,終於出爐了。有點像媽媽懷胎十月,感受到每一組學員的用心和投入,更感恩精舍為這些長期在精舍學佛和貢獻時間的老菩薩的反饋。可貴的是,這些菩薩貢獻了他們心愛的孩子,並且默默的支持她們。
《清香心香》文:黃靖雅1111201 第六期的影視史學,不同之前拍攝方式,而是以受訪者的故事再融合自己對他的感受及瞭解,以自己的角度來闡述旁白,進入受訪者的生命故事。 潘清香居士甘願接受命運的安排,活出生命的韌性,不管是婚姻或是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以一種「安然」的態度接受命運的安排,默默的為家庭與社區付出,不計較,不抱怨,這也促使我更想進一步了解她的生命故事。
香光尼僧團 紫竹林精舍 電子報回首.菩提路《青松萌芽》文:陳國瑩 幾乎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校刊,香光尼眾佛學院也有自己的校刊。因為是學院,所以稱為院刊,名叫《青松萌芽》。 《青松萌芽》的創刊號在民國85年9月發行,到今年民國111年,已有27年,已出刊28期。